随着财政部于5月13日发布了一项通知,万亿级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正式提上议程,市场对于未来债市走势以及货币政策的预期再度引起广泛关注。
据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一些消息人士表示,财政部的积极发力和债券供应的增加可能对债市产生一定的下行压力,但鉴于发行速度有限、资产供应短缺的局面难以解决,央行可能会有意维持市场稳定,因此债市整体调整幅度预计将受到限制,关注关键时刻可能更为重要。
另一些观点认为,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或许会减轻超长期国债发行的紧迫性。
就市场接受能力而言,许多分析人士认为,当前的利率价格和流动性水平相对适宜于特别国债的发行,但预计市场可能需要并且很可能会获得货币政策的配套支持。市场对于央行可能采取的降准、降息以及购买国债等举措有所预期,但仍存在一些约束性因素。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向记者表示,综合考虑债券供应节奏等因素,预计央行在第二季度或第三季度可能会通过降准或者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的方式提供流动性支持,待汇率压力减轻后,再通过降息等方式来维持低利率环境。
从市场表现来看,国债期货在13日上午出现了明显的上涨,当天5年期及以上国债的活跃券收益率均有显著下降的趋势。
50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即将来袭,债市将何去何从?
根据财政部于13日公布的消息,2024年一般国债以及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安排已经出炉。这批超长期特别国债包括20年期、30年期和50年期,将从5月17日开始陆续发行。
其中,30年期特别国债将于本周五(5月17日)率先发行,接着是20年期品种于5月24日发行,而50年期特别国债则将于6月14日首次发售。这也意味着,我国将首次迎来30年期以上的特别国债,其“超长期”的特点十分明显。
此前有传闻称,财政部将于5月13日召开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动员部署会议,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随着发行计划的披露,市场对于万亿元级别的特别国债的关注也正式进入实质性阶段。
根据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明确规划,今年将连续数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关键领域的安全能力建设。今年的发行规模将首次达到1万亿元。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也多次就推动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进行表态。
最近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尽早发行并妥善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快专项债券的发行和使用速度,确保必要的财政支出力度。而央行最新披露的金融数据不及预期,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加速的预期。
对于这次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方式,法询金融固收组的报告分析认为,可能更倾向于采取市场化发行方式,而非定向发行。
回顾我国的特别国债发行历程,据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曾在1998年(为四大行资本注资)、2007年(以购买外汇作为中投公司成立资本金)、2020年(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分别发行过特别国债。这些发行方式分别是定向发行、定向加市场化结合、以及市场化发行。此外,2017年和2022年也对2007年特别国债进行了部分续作,但期限均未超过30年。
随着债券供给的增加,市场对接下来的债市走势格外关注。今年以来,处于宏观经济复苏乏力、资金面宽松、债券供给节奏偏缓等多重背景下,债市持续走强。一季度,30年期和10年期国债利率分别跌破了2.5%和2.3%的关口。
然而,自4月份以来,央行频繁表态关于长期债券利率的调控,监管机构也对机构买债行为进行规范。再加上资金面的担忧和交易的拥挤程度上升等因素,已经处于高位的债市多空博弈明显加剧,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收益率有所回升。
对此,明明对记者表示,特别国债的发行将增加债券供给,同时,财政资金的运用也将有助于基本面的改善和市场预期的提振。因此,理论上特别国债的发行可能会对利率形成向上的推动力。然而,考虑到其发行节奏较为平缓,以及债市仍然面临资产荒的情况,预计其调整幅度将受到一定限制,可能在个别发行时点会对国债收益率产生一定的扰动。
货币与财政政策需密切协调,先降准还是降息需谨慎权衡
为了应对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发行周期从5月中旬延续至11月中旬。其中,20年期品种将首次发行2次,续发5次;30年期品种将首次发行3次,续发9次;50年期品种将首次发行1次,续发2次,共计22次发行。
相比之下,去年2023年特别国债管理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在去年四季度内完成发行,今年2月的增发国债项目也全部下达完毕。
这种“少量多次”的发行方式,导致市场对供给冲击和货币政策配合方式存在分歧。消息发布当天,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期货均呈现明显上涨,当天5年期及以上国债收益率大幅下行,其中5年期、10年期、30年期国债活跃券利率分别下行了4.25BP、1.9BP、3.6BP。
有分析指出,超长期特别国债较为平缓的发行节奏有助于减少与地方债发行上量的冲突,并对超长期国债发行产生一定的“替代性”,对市场形成利好。另一方面,发行节奏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对承接流动性的要求。目前资金面相对平稳宽松、利率水平较低,因此降准降息的迫切性不足。
然而,许多专家指出,考虑到特别国债发行对流动性的影响和历史经验,需要货币政策的密切配合。市场普遍预期的方式主要包括降准、降息、MLF操作以及央行二级市场购买国债等。最新的金融数据低于预期,因此许多分析人士判断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宽松。
然而,对于降息的时机和幅度,受访者普遍持谨慎态度,其中一个重要考虑因素仍然是汇率的掣肘。此外,由于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周期较长,一些市场人士认为,降准的可能性也大幅降低,更多的支持可能会通过MLF操作等方式进行。
中金公司银行业分析师林英奇表示:“在接下来的5至6月,地方债和特别国债可能会加大发行力度,从而促使社会融资数据稳定,并且在去年5月的低基数下,信贷也有望增加。因此,降准、央行二级市场购买国债等货币政策工具也值得期待。”
明明也认为,今年央行很可能会采取降准或者MLF操作的方式进行支持,同时也不排除配合降息政策来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考虑到从5月开始地方债供给将提速,可能会在二至三季度采取降准的方式来提供流动性支持。待汇率压力减轻后,央行可能会通过降息来维持低利率环境,以有利于国债的顺利发行。根据Wind数据,本周三将有1250亿元1年期MLF到期,6月将有2370亿元MLF到期。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