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社会,“断亲”现象逐渐流行,引发了人们对这一现象的深入思考。随着春节期间澎湃新闻发布的报道《“断亲”话题上热搜,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拜年走亲戚?》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许多网友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据调查显示,90后年轻人中有大约90%的人只是偶尔与亲戚有联系,这引发了人们对“断亲”现象的深入思考:为何会出现“断亲”现象,以及如何评价这一现象?
为何“断亲”:主动社交意识的觉醒
从多方面了解得知,现在人们很少去拜访亲戚,甚至有些人在春节期间也不愿意回老家。相反,他们更愿意和家人一起在工作地度过这个传统节日,或者干脆出门旅游。这种减少亲戚之间的联系和走动,甚至不再走动的现象被称为“断亲”。
过去,进城打工或谋职的人往往为了回老家过年而不惜买几十个小时的火车票。然而如今,尽管春节期间火车票依然紧俏,但更多的人选择去旅游,导致小县城的宾馆爆满。很多人更愿意在工作地过年或者匆匆走完拜年流程就出门旅游,而不再像过去那样频繁地拜访亲戚。笔者和许多朋友交流过这个问题,有人认为拜访亲戚是“无效社交”、“没有意义”、“累”,但也有人认为亲情还是需要维护的。当然,也有人认为,少打扰亲戚反而是对亲情最好的维护。
从这个角度来看,“断亲”实际上是现代社会个体意识的崛起,人们更倾向于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交方式和对象,而不再盲目地顺从传统的习俗或长辈的期望。这种主动选择是基于个人情感、兴趣或者利益考量的。
如何评价“断亲”:进步还是倒退?
评价“断亲”现象需要从事实和价值两个维度来考量。首先是事实维度,即所谓的“断亲”到底是何种程度的“断亲”?在现实中,虽然人们减少了和亲戚之间的联系和走动,但并不意味着完全断绝了亲情关系。在需要的时候,亲戚之间仍然会相互帮助和支持。
其次是价值维度,即“断亲”现象到底是社会进步还是倒退?从这个角度来看,“断亲”其实是个体意识觉醒的表现,是人们从家庭和宗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一种进步。在城市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下,人们拥有了更多的社交空间和自由选择的权利,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血缘关系和亲情网络之中。
在当代社会,人们逐渐形成了新的亲情形态和社交关系,更倾向于以兴趣共同体为基础,而不是简单地依靠血缘关系。这种新形态的亲情存在和社交关系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个体意识的觉醒。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