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活跃”不一定是“多动症”!

谢肉煲 3周前 (05-01) 健康 70 0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不遵守纪律,或者经常跟同学讲话,写字歪歪扭扭,甚至在测验中经常粗心犯错。当家长接到老师类似的投诉时,他们往往会感到心塞和挫败,纳闷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会表现得这么差。

image.png

但我们要意识到,这些行为并不一定意味着孩子患有多动症,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心理科主治医师罗可指出,孩子的好动是正常的,只要符合他们各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就属于正常范畴。


多动症是一种慢性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孩子与年龄不符的注意力易分散、过度活跃、冲动行为等。它分为注意力不集中型、过度活跃/冲动型和混合型,通常在学龄前就开始显现,尤其在9岁时更为明显。

image.png

此外,多动症也存在性别差异,男孩确诊比例是女孩的两倍以上。


因此,当孩子表现出“好动”的特点时,我们不应匆匆下定论认为他们患有多动症。相反,我们应该通过全面的观察和评估来判断,避免过早给孩子贴上不必要的标签。


如何诊断?


嘿,看到孩子打喷嚏,你们就急得不得了,怎么可能因此就匆忙怀疑是多动症,乱搜网文,想填两张表就下定论呢?


坦白说,同一个小孩,被细心的家长和粗心的家长分别观察,结果可能大相径庭。


要确诊多动症,绝不能仅仅依赖于填写量表或短暂观察,而是需要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


我们的儿童心理医生会通过专业观察、详细的病史采集、辅助检查以及心理评估等一系列程序来确定是否患有多动症。

image.png

从孩子的方方面面入手,包括语言、行为、能力、学习情况、家庭环境等等,甚至进行检查,才能准确判断是否存在多动症。


是否可自愈?


事实并非如此,大约30%~50%的多动症患者会持续到成年,并非说长大了就会“自愈”。


当然,对于症状不严重的多动症,不一定需要进行治疗。


但是,一旦症状已经严重影响到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就需要采取行动了。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药物来改善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症状,效果显著。

image.png

此外,还可以通过心理治疗、行为训练、沙盘疗法等多种方式来改善症状。


作为家长,除了督促孩子接受治疗外,还应多给予鼓励,少一些责备,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通过体育运动释放多余的能量,并陪伴孩子一起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作为老师,也应减少使用成绩来评判孩子,多引导他们参与集体活动,帮助他们融入集体,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