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辟谣:病痛并非完全由饮食引起,谨防伪养生误导!

谢肉煲 10个月前 (01-16) 健康 203 0

当前,肥胖、脂肪肝、2型糖尿病、炎症性肠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逐渐增多,而几十年前这些疾病却相对罕见。为何如此巨变?最新研究表明,不良饮食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近几十年来,我国饮食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能量摄入持续增加,而能量消耗却逐渐减少。外卖等高脂高糖食物的流行,含糖饮料的普及,蔬菜摄入的减少,白米白面等精细谷物的过度摄取,这一切都推动着慢性炎症疾病的频繁发生。多项最近的研究更进一步证实了这些关联,以下我们将详细介绍。

image.png

一、饮食过量导致肠道面积增加与吸收加强

为何越胖的人越容易感到饥饿?最新研究发现,饮食过量会导致肠道面积增加,肠道绒毛加长,从而刺激肠道的营养吸收,加速食物的消化过程。然而,动物研究显示,通过抑制肠道中的PPARα基因,可能改善这一异常情况,减轻肥胖和脂肪肝的发生。

image.png

二、高热量与含糖饮料是脂肪肝的罪魁祸首

一项涵盖100,621名脂肪肝患者的60项研究发现,总热量摄入和含糖饮料是导致脂肪肝发生的关键因素,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的比例并非主要原因。因此,限制能量摄入是减少脂肪肝的关键。

image.png

三、长期高脂饮食对大脑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近期东南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动物研究发现,长期高脂饮食与行为、海马神经可塑性的负面关联,与小胶质细胞表型的改变有关。脂质积累越多,负面影响越严重,导致焦虑、抑郁行为和记忆障碍。

image.png

四、不饱和脂肪酸的健康替代

通过对44项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研究,发现使用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或油酸替代棕榈酸的摄入,能显著降低低密度胆固醇、总胆固醇及载脂蛋白B的浓度,这些与慢性炎症密切相关。

image.png

五、海产品消费不增加心血管病与死亡风险

虽然欧米伽-3脂肪酸对心脑血管健康有益,但对海鲜中的汞担忧一直存在。然而,最新的研究发现,每天增加1盎司海鲜摄入并不增加死亡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甚至可能稍微降低(约10%左右)。

image.png

六、西式饮食与肉食性饮食增加炎症性肠病风险

通过对125,445名受试者15年的研究,发现西式饮食模式(高零食、预制食品、非酒精饮料和酱料,低蔬菜水果摄入)与更高的克罗恩病风险相关,而肉食性饮食模式(高红肉、家禽和加工肉类摄入)与更高的溃疡性结肠炎风险相关。因此,减少这些垃圾食品摄入对于维持肠道健康至关重要。

image.png

因此,为了预防和改善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肥胖、肠道炎症等慢性病,我们务必关注饮食习惯,增加蔬菜水果、海鱼、不饱和脂肪酸等健康食物的摄入,减少西式快餐、红肉等垃圾食品的摄取,以促进身体更加健康。

以上有关“病都是吃出来的”言论在社交媒体上流传,声称众多疾病的发生完全归咎于不良饮食习惯。然而,专家指出这是伪科学的说法,呼吁公众不要被误导,及早纠正这一误解。

image.png

肥胖、脂肪肝、2型糖尿病、炎症性肠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增加确实与饮食习惯有关,但专家强调,疾病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基因、环境、生活方式等。过度简化问题,把所有病症都归咎于饮食,是一种伪科学观点,容易让人陷入不正确的健康观念中。

专家指出,近几十年来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发生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仅仅归罪于饮食过量和不良选择,忽略了其他潜在的健康风险因素。疾病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含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不能简单地以“吃”为唯一因素

image.png

在养生方面,专家也提醒公众要警惕伪养生观念。现今社会充斥着各种关于食物疗法、灵丹妙药的宣传,有些甚至标榜可以治愈各种疾病。然而,这些观点大多没有科学依据,缺乏可靠的医学证据支持。追随这些伪养生观点可能导致健康风险,而不是真正的益处。

因此,专家强调,要保持理性的健康观念,不要轻信一切所谓的“养生秘诀”和“病因说法”。在关注饮食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全面的生活方式,包括适度的运动、规律的作息、压力管理等。及时纠正不良的健康观念,选择科学可靠的保健方式,对于维护身体健康更加重要。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