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至9月,我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数量高达68.9万起,为了应对这一威胁,各地区各部门纷纷采取措施,展开全方位的打击治理行动。以下是今年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的四大关键看点:
看点一:国际合作抓捕势头强劲
今年,以“工业园区”“科技园区”为掩护的跨国犯罪团伙在境外滋生,形成庞大的诈骗犯罪网络,成为治理的重中之重。在公安部和云南省公安厅的指挥下,西双版纳、普洱、临沧等地公安机关与缅甸执法部门展开了紧密的合作。截至目前,缅北相关执法部门已向我方移交电诈犯罪嫌疑人3.1万人,其中包括“金主”、组织头目和骨干63名,网上逃犯1531名。此举有效打击了境外诈骗集团的嚣张气焰,同时也带动了一些地区电诈发案数的下降。
看点二:法规强化,行政处罚力度加大
自2022年12月1日实施的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为打击电诈提供了法律支持。据海口市公安机关透露,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实施后,当地电诈案件的刑事强制措施率下降至33%,而行政处罚率则上升至27%。公安机关依法对21.05万人次进行了行政处罚,主要针对非法制造、买卖、使用GOIP、黑产设备等。此举有效震慑了涉及“黑灰产”违法行为,同时检察机关对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起诉数量也呈现逐步放缓的趋势。
看点三:联合惩戒制度征求意见
为进一步强化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惩戒措施,公安部于今年11月起草了《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联合惩戒办法(征求意见稿)》。该征求意见稿包括金融惩戒、电信网络惩戒、信用惩戒等多项措施,对因实施电诈及其关联犯罪的人规定了惩戒期限。制定这一惩戒制度旨在清晰告知公众,以达到警示教育、预防犯罪的效果。
看点四:协同治理迈入新阶段
为了更加高效地应对电诈新手段,各地区各部门加强了协同治理。在全国层面,源头治理不断深化,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对8个涉诈重点地区进行了动态挂牌整治。同时,工信部、人民银行等主管部门也纷纷加强了对企业的监管,形成了跨领域、跨部门的协同治理机制。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府法制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天昊表示,今后需要构建长期、持续的协同治理机制,以适应电信网络犯罪手段的不断演变和升级,实现对电诈违法犯罪的更为有效的预防和打击。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