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揭示:App“免费试用”潜藏的真相

谢肉煲 2个月前 (04-01) 新闻 57 0

image.png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App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在App“免费试用”和“低价享用”的背后,隐藏着一些让消费者心生不满的乱象。

河南郑州的吴女士就遭遇了这样的糟心事。她下载了一款修图App软件,页面显示着“七天免费试用,到期自动续费98元,可随时取消”的字样。吴女士以为只要在七天内取消就不会被收费,结果却发现被直接扣了一年会员费98元。“这叫什么免费试用,明明就是买一年会员送7天!”吴女士愤怒地表示。

吴女士并非孤例。《法治日报》记者进行了调查发现,许多消费者也曾掉入类似的陷阱中。有的在点击免费试用后被默认开通包月或包年套餐;有的低价试用后发现续费价格远高于宣传的价格;有的免费试用期结束后未及时取消,却被默认支付一年会员费。

受访的专家认为,整治App“免费试用”和“低价享用”的乱象迫在眉睫。需要各方共同形成规范合力,制定出可行的实施细则。这些细则应当明确商家在提供此类服务时必须履行的各项义务,并以显著、易于理解的方式提醒消费者。同时,也需要加强日常监管,建立起便捷、高效的在线纠纷解决渠道,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image.png

免费试用反被扣款,投诉平台大量吐槽

近日,重庆的何女士在查看自己的银行账单时,惊讶地发现其中有一笔108元的支出,经过仔细追溯,她发现这笔支出源自一款美颜相机App的扣款。

何女士回忆起前段时间她下载并使用了这款App,当时App页面宣称有“七天免费试用”活动,她便点击了试用。然而,七天试用期结束后,何女士却被直接扣除了108元的会员费,而且在试用期间并没有收到任何提醒。对此,何女士感到非常气愤,“免费试用”居然变成了会员服务的突然扣费,这实在太坑人了。

与此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湖南衡阳的郑女士身上。她也遭遇了类似的问题,她在使用一款视频剪辑App软件时,选择了“七天免费试用”,结果在试用结束后被扣除了一年会员费168元。

郑女士表示,在她点击免费试用后立即取消了试用及相关订阅,但依然被扣除了会员费用。尽管她多次向该App的客服申请退款,但客服却以已经使用过App为由拒绝了退款请求。直到郑女士通过打12345投诉,客服才同意了退款。

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上,记者搜索“免费试用”发现了超过1.9万条投诉,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关于各种App软件的投诉。消费者们纷纷吐槽,称自己在试用期间被直接扣费、试用期未结束就提前扣费或者试用期满后被自动续费,而且在这些过程中没有收到任何提醒。

综合多位受访者的经历,记者发现他们被扣款的经历几乎如出一辙——所谓的“免费试用”实际上是购买一个月或一年的会员服务,只是在试用期间前几天免费而已;有些软件在试用期还未结束就会提前扣费,而另一些则在试用期满后自动续费,却没有给消费者任何提醒。

此类情况的发生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消费者们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App“免费试用”乱象的监管,制定明确的规定,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许多消费者在下载并首次登录某些App时,往往会受到“免费试用3天”、“1元享7天”等诱人福利的提示。有些App还会在消费者使用过程中自动弹出免费试用的“福蛋”,让人感觉仿佛是一场惊喜的抽奖活动。

然而,当免费试用期限到期后,是否会自动续费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些App会把“免费试用”字样放得很大,而“到期自动续费”的提示却很小,还放在不显眼的位置。而另一些App则干脆没有提供关于到期自动续费的任何提示,导致消费者在试用期结束后不知不觉地被扣费。

更为让人费解的是,一些App在不同的免费试用期后,会扣除不同的费用。比如一款视频剪辑App,用户选择领取3天的免费试用,将按照35元/月的标准自动扣费;而若选择领取7天的免费试用,则按照298元/年的标准自动扣费。这种不同的收费标准往往没有在试用期前充分告知用户。

许多消费者纷纷表示,曾经被App“免费试用”的陷阱所困扰,但由于扣费金额较低,以及维权过程繁琐,最终选择了默默承受。一些App的客服联系方式难以找到,导致消费者难以解决问题。

对此,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教授马勇指出,商家提供的服务和扣取的款项与宣传内容严重不符,可能构成虚假宣传。如果有证据表明商家故意向消费者提供虚假信息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消费者做出错误的决策,那么这也可能构成消费欺诈,消费者可以要求获得惩罚性赔偿。

这一现象引发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关注,人们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App“免费试用”乱象的监管,制定明确的规定,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image.png

付费提示不明确全是套路

使用App时,许多消费者都曾遭遇过“免费试用”的陷阱。这些App往往在吸引用户时采用各种诱人的优惠活动,比如“1元享7天”等。然而,一些消费者在试用期结束后却意外发现自己被扣费。

唐先生是北京丰台的一位消费者,最近发现自己的账户被扣了40元。他回忆起两周前试用过一款动态壁纸App软件,当时页面显示着“1元享7天”的优惠活动。然而,在支付过程中,唐先生却没有留意到小字体的“支付说明”,而整个过程几乎是一闪而过,他不知不觉就被扣了“超级会员包季费”40元。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山东枣庄的张女士身上。她在春节期间试用了一款App的“拼图”功能,页面上写着“三天免费试用,198元一年”。然而,当她试用完后却被直接扣款。张女士试图找客服协商退款,但在App上却无法找到客服电话,只能通过邮箱提供意见建议。

对此,受访专家表示,商家通过模糊不清的表述和视觉误导诱导消费者在不充分了解情况的情况下被扣款,这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一些消费者在寻求维权时也遇到了困难,导致他们选择了放弃。

这种现象引发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关注。专家认为,商家应当在提供“试用”和最终“订阅”服务时设置不同的链接,并在消费者试用结束后进行明确提醒。否则,商家的行为可能构成消费欺诈,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image.png

明确强化监管,显著标识说明

针对App“免费试用”的乱象,记者发现了一些问题。许多商家在提供免费试用服务时,并未在格式条款中明确写明相关解释,导致消费者在试用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被扣费,这种情况并不罕见。

专家认为,商家应该明确、详细地规定免费试用的条款,并以显著、易于理解的方式提醒消费者。马勇指出,为了确保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商家应该将解释条款放置在广告页、商品页或支付页上,并在视觉上明显标注,而不是埋在消费者不易注意的格式条款中。

王天凡表示,商家应该采取合理的方式提醒消费者注意重要的格式条款。如果商家未能合理提示,消费者可以主张该条款不构成合同内容。

然而,目前我国法律对于免费试用的规定相对较少,与自动续费相比,免费试用服务的规制更加困难。马勇分析称,商业策略的复杂性使得免费试用期的长短、权益限制等细节存在较大差异,统一规范难以制定。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制定更加可行的实施细则,明确商家提供此类服务时的义务,并确保监管部门有足够的清晰条款来执法监管,从而为消费者提供维权的坚实依据。

马勇还提出,应该加强对App支付环节的日常监管,并建立便捷、高效的在线纠纷解决平台。同时,需要完善企业自律和信用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公开和透明披露试用条款,严禁误导消费者。

消费者也要谨慎对待免费试用,应在试用前详细了解商家规定的试用期及相关后果,如不打算继续使用App,及时进行退订或拒绝购买。商家也应该简化退出操作,不应对退出设置复杂的步骤和操作。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