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的好奇心常使他们将物品放入嘴中,但这种行为可能带来危险。作为家长,除了陪伴孩子吃、玩、睡,还要时刻留意他们的动态,以防意外发生……
这并非一只可爱的“米奇老鼠”,而是一件潜在致命的“催命物”:
7月7日中午,4岁的小明(化名)独自在房间玩耍,没过多久,他的呼救声传入母亲的耳中,发现小明将异物吞入喉咙卡住了。
小明迅速被送往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急诊科立即为他拍了胸部X光片,惊讶地发现喉咙里竟卡着一只完整的“米奇老鼠”,紧紧卡在喉结到胸骨之间的位置。小明需要立即住院,并由消化内科医生进行手术以取出异物。
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邓淦林详细了解小明的情况后发现,这只“米奇老鼠”体积相当大,约高5厘米,宽2.5厘米。这种大小的异物根本无法通过胃和肠道自然排出,而且异物还会压迫食管,时间一长会导致食管局部溃烂、坏死,甚至穿孔。这个异物真可谓是个致命的“催命物”,必须尽快取出。
得知紧急情况后,消化内科主任秦荣立即与手术室取得联系,小明需要在全身麻醉状态下接受胃镜手术以取出异物。他表示,相较于外科手术,通过内镜取出消化道异物是首选方法,因为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的优势。然而,面对如此大而且形状不规则的物体,且没有明显的抓握点,在涂上唾液后会更加滑动,取出难度可想而知。
在食道上演“猫捉老鼠”的一幕:
邓淦林通过进一步询问小明的妈妈了解到,这是一件悬挂着链子的吊坠,顶端还有一个扣子。听到这个,他觉得通过胃镜取出异物是有机会的,因为吊坠本身相对光滑,而异物钳可以夹住扣子并将其取出。
这次必须成功完成内镜手术,否则小孩可能需要转为外科手术,对不到5岁的孩子来说,创伤太大了。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小明进入麻醉状态。邓淦林插入电子胃镜,仅仅通过食管入口2厘米的位置,就看到了银色异物的顶端,上面还带着一个扣子,周围还残留着一些小块食物。
随后,内镜室护士欧阳碧智通过胃镜送入异物钳,成功夹住异物顶端的扣子,然后缓慢地将异物取出。然而,在异物被提出2厘米时,阻力显著增大,卡住了,扣子也随即断开。
失去扣子意味着失去了一个理想的钳住点,此刻“米奇老鼠”被卡在食管入口处。在注意到“老鼠耳朵”中间有一个凹陷作为抓握点后,异物钳夹住了其中一只“耳朵”,慢慢地将整个异物取出。当医护人员看到被取出时,整个手术室都惊呆了,这个“米奇老鼠”太大了!
经过实测,带有扣子的“米奇老鼠”长5.5厘米,宽2.5厘米,在食管异物中绝对属于大块头。
“老鼠”终于被捉住,为确保安全,苏醒后的小明返回儿科病房继续观察。
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秦荣提醒家长们:儿童是误吞异物的高发群体,他们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容易将一些较小的物品塞进口中,如硬币、积木、弹珠、海绵宝宝、回形针、小塑料玩具等。因此,家长一定要教育孩子并且时刻看护他们。
当儿童或成年人出现异物卡喉或噎食时,应学会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紧急救助。通过突然施加腹部冲击压力,使肺部残留的空气形成一股具有冲击性和方向性的气流,这股气流会迅速冲入气管,将阻塞在气管入口处的食物或异物冲出,从而使异物排出体外。
每年都会发生多起误吞异物的案例,既有小如鱼刺、牙签,也有大如拉环、弹珠、果核等。不仅仅是孩子,成年人若误吞异物也应及时就医,以避免消化道划伤或穿孔等情况的发生。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